今日秋分:天地始平,而万物尽收|文化中国行
唐高宗永徽二年(651),洛阳百姓李弘泰因诬告太尉长孙无忌谋反,被高宗下诏“不待时而斩决”,诏令意在惩治诬告者,以维护功臣、震慑宵小。然而,监修国史的于志宁却对此提出异议。他认为,刑罚作为一种杀生之事,必须顺应天道。此时正值春天,万物生长,若此时行刑便是“伤春
唐高宗永徽二年(651),洛阳百姓李弘泰因诬告太尉长孙无忌谋反,被高宗下诏“不待时而斩决”,诏令意在惩治诬告者,以维护功臣、震慑宵小。然而,监修国史的于志宁却对此提出异议。他认为,刑罚作为一种杀生之事,必须顺应天道。此时正值春天,万物生长,若此时行刑便是“伤春
唐高宗永徽二年(651),洛阳百姓李弘泰因诬告太尉长孙无忌谋反,被高宗下诏“不待时而斩决”,诏令意在惩治诬告者,以维护功臣、震慑宵小。然而,监修国史的于志宁却对此提出异议。他认为,刑罚作为一种杀生之事,必须顺应天道。此时正值春天,万物生长,若此时行刑便是“伤春
公元前 200 年:白登之围,刘邦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,后采取和亲政策。
说起农历,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"阴历",其实这是个天大的误会。真正的阴历就像伊斯兰历那样,完全跟着月亮走,一年只有354天。你想想,如果我们也这么干,那春节可能跑到夏天去,中秋节说不定遇上下雪天,岂不是乱了套?
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璀璨结晶,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太阳观测活动。先民通过圭表测量日影长度,最早确立了夏至(日影最短)与冬至(日影最长),后逐步细分为“四时八节”,至秦汉时期最终形成完整的二十四节气体系,并被记载于《淮南子》。